黑龙江种养结合机制

作者:黑龙江种养 -
黑龙江种养结合机制
黑龙江种养结合机制
近几年,黑龙江垦区积极探索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计划在今后三年内把耕地轮作制度推广到全区20个县(市、区),建成集种养结合、加工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让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实现农业、农民增收的持续增效。
2011年,黑龙江垦区率先通过这一措施,确立了一年一熟、区域化布局、订单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的若干技术路径,“田园生产”正在成为推进我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大难题。
发挥耕地轮作休耕机制的主要作用
东北地区耕地轮作制度多为以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为主,实现了资源利用的零茬口。东北地区小麦、水稻、玉米轮作制度在华北、西北地区已经实现了花生、大豆、马铃薯、甜菜、花生等三大种植业全产业化。
在盐碱地上,随着粮食减产、玉米减产,秸秆还田和玉米减产,还田后还造成大量化肥、农药等污染,不利于土壤生态。同时,近年来,国内化肥、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耕地污染加重,不少地方耕地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就近开发利用来说,生态种养业在东北有很大发展空间。近年来,辽宁农垦在谷子、玉米、马铃薯、棉花、花生、大豆、花生等生产大县坚持发展生态种养业,土地治理、生产设施等方面有所创新。
玉米:低耗高产、综合效益显著
由于种植效益好,辽宁兴城部分地区发展秸秆玉米为主导产业,在玉米种植中,产量连年提高。2015年,全省玉米平均亩产在650公斤左右,比2013年增加3%,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玉米。
由于受重茬及病虫害等影响,玉米产量大幅下降。今年,辽宁金昌建设玉米高产示范区,玉米减产20%~25%。东北地区干旱缺雨,明年面临全蚀病等危害。省财政根据企业生产需要,支持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目前,全省玉米主产区正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玉米育种科研,“双高”、“浚单”、“文天成”、“津单”等一批育种攻关项目,制种产业已然实现“井喷”,产粮大县优势品种与主导品种位点已全面建立,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将全面完成玉米品种熟期研究。省农业农村厅农业专家组在部署2016年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作为开展玉米高产创建的重要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