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带动生态种养农场建设顶目书(乡村旅游生态环境)

作者:乡村旅游带 -
乡村旅游带动生态种养农场建设顶目书(乡村旅游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带动生态种养农场建设顶目书村是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的。以打造绿色休闲种养农场为契机,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建立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二是实施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工程;三是加强乡村旅游接待游促进休闲农业发展。
一、实施现状
1.建设任务
2015年全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总量12421.3万人次,接待人数945.8万人次,涉及规模为4906.20亩。其中:
(1)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旅游产品规模25.5万件,服务人数6.9万件,辐射带动区域各村农村约7.01万户。
(2)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工作,组织旅游发展,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3)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农村旅游能人领办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返乡入乡人员快速增长。
(4)实现乡村旅游发展质量提升,加快“三个一”发展战略,建成2050个旅游景区、50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1500个观光农业景区、4300个乡村旅游服务点。
四、促进措施
(一)严格监管好全国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各地旅游管理机构要建立农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纳入旅游扶贫、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支持各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引领,整合完善旅游资源,鼓励引导各地统筹安排资源,加快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推动农业产业生态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规划、设计、建设等配套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农村产业化水平。加强农业产业资源环境综合利用和保护,利用农民闲置农舍、房舍改造、废弃大棚、温室大棚等废弃物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强化主体责任。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制定的村镇建设规划、建设内容、农民住房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等要求,落实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时把农村地区的发展规划、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布局等信息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内容,以保障村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要求,结合乡村实际制定村镇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加强技术指导和日常监督,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的协调机制,按照自愿申报、政策落实、集体扶持、成员参与的原则,大力推广村镇建设用地入市、村镇建设管理制度。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在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时,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等组织、成员的基本信息,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并开展试点工作。

相关推荐: